參訪行程11-前南非國會議員王翊儒
- 朱翊瑄 Olivia Chu
- 2015年8月1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圖:前南非國會議員王翊儒
攝影/李泓緯
兒時旅居美國,14歲移民南非。早年因為經商的母親英文較差,王翊儒從小幫母親做翻譯,很早就接觸商場,也因此比同齡的人早熟。爾後,母親投入慈善事業,創立開普敦慈濟基金會,王翊儒仍繼續擔任母親的英文幫手,也因此與政商界較多往來。王翊儒大學就讀開普敦大學資訊企管,也曾經投入學生運動。大學畢業後,和朋友組公司並因為IT的專長受Independent Democrat (ID)青睞,延攬參政。王翊儒26歲代表Independent Democrat (ID)參選國會議員,一舉進入國會(National Assembly)殿堂,成為南非史上最年輕的國會議員。之後被南非執政黨ANC透過Floor Crossing制度挖角,成為ANC籍的國會議員。
關於BEE法案,他曾是參與修法的人之一。因此,與我們分享了許多經驗和心得。起初,BEE由白人制定,25%黑人持股是基本門檻,比例越高,BEE點數越高;BEE點數越高,越能承接政府採購案。藉此,白人企業,透過承包的方式,轉移利潤給母公司,造就少數億萬富翁。此舉受到嚴厲批評,隨後便將BEE法案修正為BBBEE。BBBEE將黑人雇用比例、公司給予的職業訓練、社會責任加入點數計算中,期望對協助黑人就業有更實質幫助。然而,任何政策都不免存有瑕疵,例如許多企業會抱怨黑人員工素質不符合要求,若依規定是一大負擔。王翊儒則認為沒有競爭力的企業看到的是阻撓、有競爭力的企業看到的是機會。
談及為什麼南非的華人普遍有多重身分,王翊儒認為現在這個社會沒有所為的「鐵飯碗」,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所以唯一的生存之道是擁有「很多個飯碗」,其中一個破了,還有其他的,假若真的不幸通通都破了,如果有能力建立起這麼多個飯碗,那就有能力再重拾飯碗。他認為最可怕的是「只有一個飯碗,然後誤以為那是鐵飯碗。」此外,他也和我們分享南非政府提供的社會福利。一個成年人不工作每個月也能領到1500-2000南非幣的社會補助、50度的電以及乾淨的水等。這不只降低南非人工作意願,更是財政的一大負擔。至於當我們問到為何白人會認為現在的南非社會不公平,他的解讀則是: 因為過去20%的人使用的80%的資源,所以一旦社會重新分配必然感受落差。
最後,王翊儒鼓勵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動、政策如何調整,培養自己多元能力才是因應萬變的最佳方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