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參訪行程12-前南非國會議員陳阡蕙

  • 作家相片: rainbowsafari
    rainbowsafari
  • 2015年8月5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圖:前南非國會議員陳阡蕙女士

攝:李泓緯

陳阡蕙女士曾任南非最大反對黨DA的國會議員,現在則是阿彌陀佛關懷中心(ACC)執行長,因為她相信,離開國會她能做得更多。

由於早期在南非的台灣人很多,約莫三四萬人。陳阡蕙女士算是比較早期來的台灣人,也常常幫其他台胞和相關部門接洽處理疑難雜症,長久下來也和南非政界熟識,偶然的機會下,有人建議應該由華人自己來從政,較能夠直接處理華人問題。

2000年,陳阡蕙女士進入約翰尼斯堡市議會,但在地方市議會處理的事情較不全面,心繫著全國南非華人發展的她,決定進入國家議會。相較於踏入政壇初期,陳阡蕙女士滿腔熱血,但是政治界不是這麼美好,作為一個在野黨黨員提出的建議常常是直接被回絕,常常力不從心、挫折感很重。但是八年的國會議員生涯,她始終保持原則,對於執政黨(ANC)好的政策全力支持、不好的政策嚴厲批評。所以她在執政黨和在野黨都累積很多好朋友。由於在議會期間,陳阡蕙女士常常下鄉視察,每次看到鄉下狀況,每每都讓她十分難過。在國會裡面,陳阡蕙女士總是光鮮亮麗、侃侃而談,但是制訂出來的政策卻是在黨團中層層妥協,真正能為鄉下的孩子所做的改變很少。於是,陳阡蕙女士褪下國會議員的光環,加入阿彌陀佛關懷中心,她要更直接地為孩子帶來改變。非洲得到了世界各個角落的同情與物資,然而也造就非洲人「等待」的心態而不是自己積極地求進步。在沒有足夠教育支持下,物質誘惑也讓非洲的孩子們出現偷搶氾濫的狀況,所以ACC的理念是要「用教育破除黑暗大陸的物質誘惑」。陳阡蕙女士用她在參政期間累積的人脈與資源做整合,孩子可以更直接地受益。

在非洲哲學,「今天是最重要的,明天再說」所以很多人沒有規劃未來的概念。在讀國小的時候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作文題目,我的志願。小時候的我們,總充滿夢想的寫著長大的自己將會是個醫生、律師、老師或是太空人等等。「在township的小學裡,不會有這樣的題目。但有一次我試著問個小朋友長大後想要做什麼,小朋友會說我想跟對面村子的人一樣有一棟很大的房子。」在township長大的孩子,這個環境沒有給他們夢想,他們對於成功或是對於未來的想像是來自於某天偶然經過的一幢豪宅,或是疾駛他們身邊的跑車。他們不知道以後能有什麼發展,不知道要怎麼樣才能走出這裡。當他們所接收到的資訊未能告訴他們未來的景緻時,這樣的貧窮就會在這不斷循環。

「小時候的這個作文,是給我們一個對自己的期許,也讓我們相信我們會有這樣發 展的可能。」陳阡蕙女士體認基礎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要,也讓陳阡蕙議員更確定要投身教育。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