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史瓦濟蘭大使館及駐史瓦濟蘭醫療團

  • 朱翊瑄 Olivia Chu
  • 2015年8月29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攝影/李泓緯

「非洲是火烈殘忍、仇恨重擊及原始奔放。」尚未啟程前,外館的來信留給我們無限想像。

陳經銓大使熱情地帶著我們、還有班柯希(Buhlebenkhosi)王子認識大使館。我國和史瓦濟蘭王國自1968年建交,原本與其他各國大使館同設於Embassy House大樓,於1980年代初期開始建紅磚綠瓦中國式建築之大使館,1985年6月24日正式啟用。

除了大使館,我國在史瓦濟蘭設置駐史技術團(1969年成立)、駐史醫療團(2008年成立)以及職業訓練計畫。以前曾由軍醫進行醫療外交,2008年後外交部提出醫療團進行醫療外交的構想,然而醫療團需要很強的資源的背景,隨時代進步,2009年由台北醫學大學一校三院有系統地支持這個計畫,不同的專科進駐,循序漸進且有目標性地改善史瓦濟蘭的醫療狀況。視史國的需求,每三年一期針對不同的疾病提出計畫,從傳染性疾病著手控制肺結核、血液傳染疾病控制愛滋、接下來開始有慢性病的控制計畫。醫療團重視深度扎根,除了駐點的專科醫療服務之外,專注於整體的教育訓練、專家互訪、學員代訓、偏鄉義診訓練、紮根式培訓計畫,甚至教了全國護士急救、生產。

「扎根,別人才記得你。」廖學聰醫生這麼說。「醫療外交可以說是大使的臂膀,協助使館外交工作更加鞏固且順利。」醫療團帶給史瓦濟蘭的比外交本身更多,治好病痛帶來希望,也獲得史瓦濟蘭王室與人民的信賴與支持,目前團長杜繼誠醫師也是史瓦濟蘭王室的御醫,王母和其他王室成員有需求也會因為很信任台灣醫療技術,遠道來台灣就醫。

我們到史瓦濟蘭的週末(8/30、8/31)剛好是史瓦濟蘭最盛大的慶典蘆葦節(Reed Dance),而前幾天因為嚴重的車禍事件,蘆葦節又被外籍媒體討論。談及被外界所誤解的史瓦濟蘭文化,蔣嘉一副參事直搖頭:「蘆葦節不是選妃。」蔣副參事說一夫多妻很難被現代人所接受,但是如果了解史瓦濟蘭文化,會知道一夫多妻是維繫史瓦濟蘭部族社會很重要的一環,同時母權在史瓦濟蘭社會中非常重要。外界批評蘆葦節是父權思想的選妃祭典,蔣副參事則說這是抹黑傳聞,蘆葦節是蘆葦收割後,女孩搬運蘆葦到王宮幫王母修築防風屏,爾後跳舞慶祝。過去史瓦濟蘭的社會,男人負責打獵,女人負責農作和編織,搬運蘆葦自然也是女人的工作,此習俗一直傳承至今。

當然,傳統服飾袒胸跳舞的這件事,隨著時代推演,有些女孩不再願意參加蘆葦節、有些父母也不再願意讓他們的女兒參加蘆葦節,也許未來這樣的習俗會慢慢地沒落,但在那之前蔣副參事都持尊重的心態。「作為全球僅存的君主有實權的王國,是國際民主社會很不樂見的,史瓦濟蘭受到很多的壓力與抹黑。」蔣嘉一副參事說。「史瓦濟蘭王室的婚禮受高度重視,絕對不是像媒體所寫的,在蘆葦節上以舞姿、胸部大小做出決定。」之前曾有新聞報導有一位女孩被國王選上但不願意嫁入皇室,因此逃到英國尋求政治庇護,之後獲得英國難民居留身分,蔣副參事表示,其實該為女孩只是平民,史瓦濟蘭王國是一個部落社會,能夠與王室聯姻有很高的政治因素與家族勢力在,只有每一個部落中擁有相當身分的女孩可能嫁入皇室,同時這也會是整個家族的榮耀,妃子在嫁入王宮前,也會受兩年的王室禮儀訓練。「作為一個外交人員很幸運也很重要的是真正認識、了解一個的文化與傳統,然後你會和這一個國家的連結越來越深,捨不得離開。」蔣嘉一參事說。


 
 
 

Comments


bottom of page